- TEXT BY 周信潔
- POSTED
四月時,Facebook上出現了一則活動邀請「四一一安東事變」,乍看之下,以為是誰又要為了什麼理念走上街頭,細看才知道,原來是行者和( )藝文沙龍多了一個新夥伴 — 樓下咖啡Basement cafe。
原本叫做集中營15-1caf?的樓下咖啡因為租約到期,恰好遇上了行著這群年齡相仿、性格相契又有志一同的好朋友,就此結下良緣。現在推開門踏進沙龍,濃濃咖啡香撲鼻而來,飲料吧台就在盡頭,讓來剪髮的人能來上一杯香濃頂級的手沖咖啡,單純想來喝個咖啡小憩一下的客人也可以到地下一樓,伴著黑膠唱片的沙沙聲,悠閒的享受這裡恍若時光停滯般的美好氛圍。
地下一樓的牆面擺著不同語言、不同類型的雜誌書籍,加上一張大大的木桌,好像來到私人圖書館一般,現在( )藝文沙龍與Boven雜誌圖書館合作,以文創和專業設計雜誌為主的Boven定期更換書籍,無論是想看藝術、時尚、哲學或是單純翻翻小說,都能在讀書區找到一片天地。
另一個新變化,是藏身樓梯下的小小電台,輪流有人在樓下放音樂,根據心情說說話,若是客人產生了心有戚戚焉的共鳴,也可以下樓與DJ聊聊。採訪時,公關嬌嬌隨口問起這般夏日午後剛放什麼歌,他們異口同聲地通過了Bee Gees,於是經典的假音隨著1980年代的曲風流瀉而出,雖然目前電台的播送範圍以店內空間為主,但文字和音樂幫助店內的所有人凝聚起來,一起在同一個時空下共譜一段美好回憶。
( )藝文沙龍的另一大特色,就是店內的傢俱,不走近年流行的工業風格,濃厚的時代洗鍊感,這些都是( )藝文沙龍的成員們到處尋寶而來,Carter表示,撿傢俱這回事,真的可遇不可求,真要說來,只能趁著半夜,大家把廢棄傢俱丟上街時趁機尋寶,例如地下室牆上掛著的牛頭也是因緣際會下找到的寶物。這些老舊傢俱經過翻新後,在( )藝文沙龍找到了新的容身之處,讓( )藝文沙龍營造出了獨特的復古混搭風格。
行者以義剪打響名號,這麼多年來每一場義剪都帶給他們不同的感動,給出去的遠不及收獲多,更因此去遍了台灣各地,但創辦人Seven和其他人卻漸漸感到麻木,覺得每場義剪的模式都大同小異。因此他們決定以嶄新的行者繼續回饋社會,熱忱不減,反而更火熱的喚起各地沙龍一起響應。七月底,他們參加嘉義Wake up音樂祭,以全新的模式為弱視兒童基金會募款,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
無論是經營形態或是義剪活動,行者一群人活出了截然不同的髮型師生活,他們讓髮型師不只是一份職業,而是一個生活態度、甚至一個信念,特立獨行的他們成為美髮界的一股清流,成為這個圈子的標竿。
不管是手握剪刀的美髮人、追尋著咖啡香的愛好者、喜愛所有樂風的音樂人、嗜讀成癮的讀書人還是四處看展尋找靈感的藝術家,每個人都能在( )藝文沙龍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,誠如創辦人Carter所說,命名為( )正是希望這個空間不受任何制約,沒有特定的名字,一切由客人決定,可以從各種角度自由地在( )裡填入對這個空間的定義。